看到一则新闻:“联想创始人@柳传志 疯狂吐槽在美国生活的不方便:联络方式落后、网速不好、出门还要带现金…生活一点不便利,而中国移动互联网非常领先!”

读到这段,我只能呵呵两声。这事情往深里说,可以讨论的话题可不少。

拜前期官方不怎么搭理的机会,还有一些对外资政策障碍的因素,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在竞争中迅速发展壮大。互联网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,这真不是夸张。

但是注意观察就会发现:国内的互联网创新,基本是消费级别的。消费级的革新,主要特征是使用现有技术,在人的沟通、生产、消费环节降低成本,提供便利,提供新的可行模式。因为网民很多,人口基数大,只要产品作出的改进好一些,就有机会吸引足够多的用户进行下去。这种创新是相对比较容易的,但是它不会产生技术上质的飞跃。比如突然做出了性能10倍于现有主流电池的新产品,一下子就能改变一个甚至几个行业。 这里不是说非要多“高端”才好,再普通的创新,只要有价值都是好的,微信/支付宝方便了多少人的生活和联络?

各个国家因为历史文化的原因,国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习惯。这就给业务跨国扩展带来了阻挠和障碍。因为直接照搬会水土不服。美国人习惯信用卡消费,习惯签字,大量人口的习性,想短期改变是很困难的。这种历史包袱,往往是发达国家的一个苦恼。

后发地区就没这个头疼的问题了。它可以依靠现有的技术 – 发达国家传进来的,吸纳组合,直接越过一个历史阶段,超前发展出新的消费应用模式。比如大量的中国人并没有信用卡,实际上,按业内人士说法,中国是没有信用卡时代的。但是因为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浪潮,不妨碍它直接奔入移动支付时代,一机在手,天下随走。当年,同样有无数人直接越过了PC时代,一下跨入手机时代,道理是一致的。PC昂贵,手机便宜,而且移动设备随身随时随地,远不是电脑可比。更何况硬件性能飞速进步,够用了就行。感谢小米吧,直接把智能手机价格拉下来,让大量的人得以接触新时代的全新生活模式。后发地区/人口因为没有历史包袱,这种切换很容易。

由此看来,后发的反而还好了?这就是10多年前,学界出现的一大争论主题: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争,争论的双方代表人物是林毅夫与杨小凯。可惜杨小凯先生早已在2004年仙逝。

杨小凯

这里不再重复当年的争论,有兴趣的可以翻开相关的资料,还有记录。我要说的是,后发国家固然可以享受先进国家技术输出的好处,直接拿来发展自己,但是同时也中了“后发诅咒”。世界上真没有那么便宜的好事。参看:后发劣势

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,由基础科学水平、工业水平决定。而这些事情的发展,可就难的太多了,往往费尽千辛万苦才能得到一点进步,甚至一无所获。爱迪生发明电灯,发明过程艰辛无比,可一旦成功,他人就可以直接享受技术成果。国人听惯了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的说辞,往往坚信技术靠堆人,靠砸钱就行,就能搞出来。这是极大的误解,没有这回事。集中力量攻关,适合一类:方向已经确定,有人已经证明了可行性,需要付出巨大的投资和努力,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做出改善。这其实是做工程,工程可以分解,创新不能。如果连个方向都没有,你砸啥钱。

真正的技术进步来源于个体的创意和革命性的想法。它是具体的个体做出来的,一个或几个人先想出来。基础的技术创新更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,允许人在各个方向上不断探索。自由才是终极的生产力。所以,马斯克恐怕只能在美国搞火箭,也只能在那个地方获得成功,所以美国才能是世界第一强国。技术上发展到什么程度,需要社会几个维度的支撑:基础理论、设计创新、制造能力、工艺水平。

基础理论提供理论依据和正确性、可行性的证明; 设计创新让技术发挥出功效; 制造则是真的要物理实现出来,工艺决定了制造的水准有多高。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功夫,没有一个是能光靠技术输入得来的,你想要技术人家还不告诉你呢。有的产品,图纸给你告诉你怎么做,你都做不出来。因为需要特别的加工能力。不信去看看日本人的“HardLock”螺母,号称永不松动。图纸是公开的,但就是没人能做得好,除了他们自己。参看:https://www.nippon.com/cn/features/c00602/

这些创新很难,但是一旦完成,功效巨大。它直接能让原本的不可能变成经济可行,推动了社会进步。但是它需要良好制度的保护,这正是发达国家,得以发达并不断在技术上领先的根本原因。你可以组装出iPhone,卖安卓手机,变着花样包装、促销,在产品消费级别上做各种文章。但是你做不出高性能+高质量的手机芯片,完不成有竞争力的操作系统,甚至连高质量的存储器都做不出来。所以,不要相信什么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的说法,要正视差距,不要夜郎自大。

计算机行业还能火几年?
我剁手,你发展,网上购物背后的观察思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