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乎所有的投资理财书都鼓吹长期投资。作者声称只要你们投资时间过了10年20年,就几乎没有亏本的可能性。从历史数据上看,似乎能支持他们的观点。然而,这里面有个隐秘的视角代入转换,估计是绝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。

他们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,用的是自己的视角看问题。他们是职业投资家,而你们不是。而普通大众在读书的时候,则把自己代入了职业投资者的视角,想当然的把自己想象成了他们。这个是有偏差的,大家在阅读的时候,需要从这个框架里面跳出来。

作为职业投资者,长期投资当然可以 – 期盼“长坡厚雪”,等待“时间的玫瑰”。可是,他们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。这就会产生问题了。基金经理,理论上是旱涝保收的。无论市场好坏,他都要收取管理费。而私募除了这些,还要对收益进行分成。从利益角度看,你们最好长期投资,如果要有一个期限,那就是永远。反正可以天天提取管理费。

我不会故意恶意揣测所有的资产管理人都是如此想法。可是实际上的利益关系就是如此。大家回顾一下,历次市场转熊,有基金公司会跑出来呼吁大家撤退么?不可能的,从来没有。他们会一致“看好后市”。

普通投资者得理解并分辨这些说辞背后隐藏的视角差异和利益冲突。不然就要吃大亏了。他们可以投个10年20年,反正总有人充值,你们行么?这里面是有区别的。

普通大众,极少有人能投这么长时间不用钱。成家立业、买车买房,教育子女、赡养老人等等,用钱的地方太多了,出来一个大的支出,这些钱就得拿出来消耗掉。大家做投资,大多期望跑赢银行存款、通货膨胀。所以,大众投资基本上等不了这么长时间。

那么普通投资者的理性选择是什么?便宜了买入,贵了就卖掉。不然等你们经历一轮牛熊,就知道什么是一切如梦了。你们坐了一趟过山车,他们收了一轮乘车费。你们亏了,他们不会亏。不过,这事儿知易行难,需要努力学习思考,在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战胜人性弱点的能力。

开启送礼物

人脸识别的正确用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