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章讨论协程。这个话题现在看来是越来越重要了。这章内容,值得拓展讨论一番。
并发模型有很多种,有一本书专门讨论了这个话题:参见《七周七并发模型》。此书有些枯燥无味,不过还是大体解释清楚了不少问题。
计算机专业的人都知道,操作系统提供了“进程”和“线程”,两种程序执行的抽象概念。对应的也分别提供了各自一系列的API。但是,协程是个什么技术呢?按定义是说,协程可以让用户自己调度程序的执行过程,在一个线程中可以同时并发大量的协程,从而实现高并发。一般常见的并发模式是多进程、多线程。一些Web应用服务器软件,比如Nginx就采用了经典的Master-Slave多进程架构,效果很赞。而在过去C++流行的年代,服务器端甚至客户端程序,使用多线程结构的很多。
服务器端多线程架构,典型的操作模式是数据的接收、处理、发送,各自使用不同线程的去处理,避免相互阻塞。客户端则经常使用UI主线程与处理线程分离的模式。这样保证客户端界面操作是不被数据处理干扰的,反应迅速体验好。
多进程架构通常需要考虑进程之间通信问题,这需要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特性,比如共享内存、网络套接字、管道等等。多线程架构则需要重点考虑代码执行的同步问题。现代操作系统中,多线程是抢占式的。即你无法断定另外一个线程什么时候会被OS调度,抢了当下线程的执行权。这是特别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。比如线程A正在读一个数值,然后再写入。A刚读完,另外一个线程B开始分配到时间片执行了,然后它写入了这个数值。等A恢复执行,再根据读取的数值操作写入,就出现数据错误了。所以多线程代码结构里面,都要用各种锁来保护多线程共享的数据,避免这种破坏。但是锁又带来了另外的问题:性能损失和死锁。有时候不小心,死锁的位置极其隐秘又很难重现,跑一周才出现一次,如何查找故障?这就特别让人头痛了。所以,多线程编程要特别谨慎,极其的小心,充分的测试。
但是,各类场景似乎并没有协程的位置。更何况协程的处理模式,让熟悉线程概念的人不好理解。程序执行的时候,默认是顺序+分支+循环执行的。比如,程序从主函数执行,再进入一个函数,返回。再进另外的函数,循环操作,操作完毕后返回调用函数,最后程序退出。即便是多线程,另外的线程也大体是这么个操作模式。函数进入就有退出,一般我们理解的执行模式都是这样的。协程呢?看起来很怪异:协程函数进入,执行到半截,不继续执行了,改成执行另外的函数代码。它并不像通常的函数执行过程那般退出,返回一个值,倒像是挂起来了,从另外的代码处执行一段后,还能再回到刚才挂起的位置,记起原来的状态,继续操作。可是,这又不是多线程,是在一个线程内跳转执行的。这有悖于程序员的直觉和习惯。
前面提到的Python生成器功能,也会让人这个疑惑:函数执行到yield操作就返回了,怎么还能在原来的位置继续执行呢?
这里要理解透彻协程,就必须对其原理和实现做一些研究,才能知其所以然,才能应用起来胸有成竹,毫无畏惧。
协程是程序自己调度执行的方式,而非操作系统控制的多线程抢占式多任务。一般要编程语言自己去实现支持协程。
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可以自己设置中断的子程序。中断意味着,不需要函数层层的栈操作过程,可以直接转移执行函数,再直接跳转回来。对比线程,它不需要多线程保护,无锁。因为本质还是一个线程的操作,但是因为OS的支持,可以这样进行。
协程,又称微线程,纤程。英文名Coroutine。协程的概念很早就提出来了,但直到最近几年才在某些语言(如Lua)中得到广泛应用。子程序,或者称为函数,在所有语言中都是层级调用,比如A调用B,B在执行过程中又调用了C,C执行完毕返回,B执行完毕返回,最后是A执行完毕。
所以子程序调用是通过栈实现的,一个线程就是执行一个子程序。子程序调用总是一个入口,一次返回,调用顺序是明确的。而协程的调用和子程序不同。
协程看上去也是子程序,但执行过程中,在子程序内部可中断,然后转而执行别的子程序,在适当的时候再返回来接着执行。
注意,在一个子程序中中断,去执行其他子程序,不是函数调用,有点类似CPU的中断。比如子程序A、B:假设由协程执行,在执行A的过程中,可以随时中断,去执行B,B也可能在执行过程中中断再去执行A,结果可能是:但是在A中是没有调用B的,所以协程的调用比函数调用理解起来要难一些。
看起来A、B的执行有点像多线程,但协程的特点在于是一个线程执行,那和多线程比,协程有何优势?最大的优势就是协程极高的执行效率。因为子程序切换不是线程切换,而是由程序自身控制,因此,没有线程切换的开销,和多线程比,线程数量越多,协程的性能优势就越明显。
第二大优势就是不需要多线程的锁机制,因为只有一个线程,也不存在同时写变量冲突,在协程中控制共享资源不加锁,只需要判断状态就好了,所以执行效率比多线程高很多。因为协程是一个线程执行,那怎么利用多核CPU呢?最简单的方法是多进程+协程,既充分利用多核,又充分发挥协程的高效率,可获得极高的性能。
“子程序就是协程的一种特例。”
以上引用内容来自廖雪峰博客。
协程是如何实现的呢?这里有一篇比较好的解释:一个“蝇量级” C 语言协程库
如果喜欢看代码一探究竟,可以打开代码库:
http://state-threads.sourceforge.net
https://github.com/stevedekorte/coroutine
其实协程的核心原理并不难,巧妙的使用goto都能模拟出来。使用系统提供的setjmp/longjmp,ucontext组件,都能实现协程。Python使用纯C编写,实现的原理实际也逃不出这些套路。铺垫了这么多,就是要消除我们对协程的神秘感,放心大胆的在合适的场合使用。
本章作者在开头,使用了一个简单的例子,解释了协程-使用yield-的调度运行。如果不太理解的,建议自己用iPython实际敲一遍代码,加强理解。
在一个例子中,说明如何使用装饰器提前预激协程。因为Python协程状态的设计,必须在实际调用前用next调用激活。
yield from语义作用比yield多很多,它实际上,引起了控制权的转移。它更近似其它语言的await关键字 – 从Python 3.5开始,async/await关键字已经加入到Python语言。具体请参考:https://docs.python.org/3/library/asyncio-task.html
yield from的主要作用是打开双向通道,把最外层的调用方与最内层的子生成器连接起来,这样二者可以直接发送、产出值。
后半截有个使用协程做离散事件仿真的案例。理解了协程的原理,本章的实例就很容易解释了。
协程不仅可以用于这类程序的控制功能,更大的应用场合是并发操作。因为使用它控制并发,资源消耗远远低于进程、线程的并发。系统可以轻松的并发成千上万个协程,处理各种事务,但同时启动这么多线程,光线程切换就消耗掉大半的系统能力了。
Go语言中,协程的概念与前面的进程、线程做了进一步的抽象合并。它更近似于多线程+多协程的综合模式,但是外表看是经过语言处理的,很简洁优美。你完全无须理会背后是如何操作的,但是理解其原理,会让你明白一些问题的来源。
名词解释:
- M: OS thread, can also be called a kernel thread
- P: processor, or scheduling context
- G: Goroutine
通俗的说,Go的Goroutine系统,运行时启动了系统的多线程。每个线程会启动内部的处理器,自动轮流处理分配过来的协程代码。这个设计,很有特色。因为利用了多线程,所以go程序里面一样会面临到竞态、锁,同步问题。具体请参考文档。
《Go语言实战》的第6、7章,专门讲述这些问题,有兴趣可以读一下。